近日,廣州市白云區白云湖街發生一起醫療糾紛。當晚接報后,街道迅速響應并協調上級單位、調解組織介入,推動糾紛妥善化解。
廣州常住人口超2000萬、轄區超7000平方公里,妥善化解城市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涌現的各類矛盾糾紛,考驗城市治理能力和智慧。
基層治,天下安。自2020年6月被列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以來,廣州針對超大城市社會治理痛點難點問題,探索出“廣州街坊”、“城市最小應急處置單元”、“有事好商量”協商平臺等社會治理創新做法。日前,積極推進此項工作的天河區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市、區、旗)”。
關鍵詞:制度建設城鄉社區劃分20849個網格
綱舉目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制度建設是關鍵。
1年多來,廣州不斷出招:出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十四五”重要專項規劃、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市域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培育管理辦法……同時,成立市領導任組長、副組長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推動黨政同責、各方盡責。
市域社會治理做得好不好,群眾滿意度是最好答卷。
為此,廣州市委政法委探索設計了市域社會治理“紅棉指數”,設置“5+1+1”指標體系,動態監測全市社會治理狀況?!拔覀冞€開展中期評估試點,設立203項指標,橫評部門,縱考基層,全面檢閱市域創建成效?!睆V州市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壯闊征程,需要領航力量。廣州始終以黨的領導凝聚力量。
——緊抓組織鏈條,強化“全面建”。全市11個區、176個鎮(街)全部建成“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區、鎮街、村居、網格建成“四級響應、接訴即辦”等機制,通過強大的組織網絡、組織資源和組織優勢,層層明責任,級級抓落實。
——緊扣改革發展,強化“重點創”。立項市域社會治理創新項目38個,其中認領全國試點項目3項,形成社會治理創新項目群。開展市域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大賽,評選年度十大創新項目。加強市域品牌培育,先后推出“廣州街坊”群防共治、最小應急單元等治理經驗。
——緊盯末端治理,強化“基層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綜合網格體制機制改革,搭建網格指揮調度平臺,全市城鄉社區劃分綜合網格20849個,運行網格事項109項,配置綜合網格員21099人。以荔灣區永慶坊街區、白云區大源村為“試驗田”,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點。
通過制度建設完善長效機制以及把黨建引領貫穿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各領域,廣州正走出具有羊城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
關鍵詞:協同共治建成22913個最小應急單元
走在廣州大街小巷,很多酒店、商鋪、市場的門口都掛有“最小應急單元”的牌匾。開展巡控值守、處置突發事件、先期制止違法犯罪……最小應急單元已成為廣州開展群防群治的一張閃亮名片。
人民群眾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力量源泉。廣州匯民智聚民力,應民盼解民憂,在市域社會治理中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
——堅持“穩”字當頭,突出民安,筑牢安全穩定防線。強化底線思維,構建“六位一體”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群眾安全感、治安滿意度逐年上升。組建社區“三人小組”,織密疫情聯防聯控網。
——堅持“調”字先行,聚焦民紛,推動矛盾源頭化解。強化訴源治理,開展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專項行動,搭建在線矛盾糾紛化解平臺等,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防范、前端化解。2021年,全市各類人民調解組織排查預防化解矛盾糾紛9.3萬件,調解矛盾糾紛7.3萬件。
——堅持“協”字為要,關切民盼,促進社會協同善治。打造“有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入選全國攻堅克難案例并向全國推廣。推廣城鄉社區協商“116”工作法,建成2805個居民議事廳,實現城鄉社區協商工作全覆蓋。完善城市“微改造”機制,成立94個社區建管委員會,探索城市更新共創模式。
——堅持“共”字凝心,聚合民力,引領公眾參與共治。以“廣州街坊”統籌凝聚全市群防群治力量,建成品牌特色群防隊伍18支。建成最小應急單元22913個,配備應急處置力量19.8萬人,打通突發公共安全案事件先期處置“最后一百米”。
去年6月,天河區車陂東路有人意圖持械傷人,車陂派出所立即啟動最小應急單元響應機制,迅速趕到的民警與應急處置隊員合力,很快便將嫌疑人制服。2021年5月以來,最小應急處置單元防控力量成功協助處置各類突發案事件217宗,成為協同共治的一支重要力量。
關鍵詞:“五治”融合147名見義勇為人員獲慰問獎勵
“我腦子里只想著趕緊救人!”去年12月,廣州公交車司機胡宗林路遇貨車發生事故,不顧危險徒手爬到車頂救人……近年來,廣州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惟創新者進。近年來,廣州積極探索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為目標的“五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新體系,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以法治建設增強治理“定力”。出臺《廣州市平安建設條例》,建成天河、白云、黃埔三個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集聚區,組建優化營商環境法治聯合體等,以法治力量護航經濟社會發展。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2942個,“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實現全覆蓋,2021年9月廣州入選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全速推進“放管服”改革,累計取消市級行政權力290項,重心下移2748項,取消市級證明事項384項,廣州成為全國清理證明事項最多的城市。
——以道德建設深化治理“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全市建成285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完善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政策,累計發放撫恤獎勵金8443萬元,去年全市慰問獎勵見義勇為人員147名。
——以智慧建設激發治理“活力”。打造“穗好辦”政務服務品牌,政務服務指標排名全國第一。全面完成全國“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建設任務,建成公共安全視頻點位170萬個,聯網視頻點位26萬個,織密“天網”護衛平安羊城。
廣州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全力打造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以廣州市域社會治理的嶄新實踐助力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